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每当张九龄这句诗在中秋的晚风中轻轻响起,那轮在盛唐升起的月亮,便仿佛又一次穿过千年岁月,静静地挂在今晚的夜空。它洒下清澈的光辉,不偏不倚,将人间的团圆与思念配资实盘网上配资炒股,都温柔地拢进这一片皎洁里,让古老的情感,重新有了温度。
记忆中的中秋,总是和老家庭院里的桂花香分不开。那时候,祖父会早早搬来小桌,摆上刚出炉的月饼、清甜的石榴和圆滚滚的葡萄,祖母则在厨房和院子之间来回忙碌,饭菜的热气混着香气,飘过青砖灰瓦。等月亮升高一些,一家人就围坐在桌边,孩子们捧着月饼,争着问月亮上是不是真有嫦娥和玉兔,大人们则聊着一年的收成和家常,偶尔抬头看看月亮,眼角眉梢都是笑意。那时的月亮,是热闹的,是带着烟火气的,是一家人围坐时,饭菜的热气和眼中的温暖交织出的圆满。
后来,我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,中秋的团圆就成了隔着重重山水的盼望。去年的中秋,我在异乡望着和故乡一样的月亮,手里拿着母亲寄来的月饼,那熟悉的甜味在嘴里化开,思念却像潮水一样涌来。打开视频通话,屏幕那边,父母正坐在餐桌旁,菜还是那么丰盛,只是少了我。母亲笑着说:“你看,月亮和家里的一样圆。”父亲也跟着说:“照顾好自己,明年咱们一定一起过。”那一刻,月光从窗外照进来,竟也觉得有些温暖。原来,就算相隔再远,只要望着同一轮月亮,思念就有了落脚的地方,心与心的距离,也仿佛被月光拉近了。
如今再看中秋的月亮,才明白它所承载的,早已不只是节日那么简单。它是古人笔下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愿望,也是今人通过屏幕传递的深情问候;是孩子心中浪漫的传说,也是游子对家深深的眷恋。它从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升起,照过烽火,也照过繁华,见证了多少次相聚与离别,却始终温柔地将人间的悲欢一一收纳。
今夜,月色依旧明亮。无论是围坐一堂共享团圆的人,还是远在他乡寄托思念的人,都在这月光的注视下,表达着心底的情感。这轮走过千年的月亮,早已不是遥遥的星球,而是刻在我们血脉里的印记,是连接过去与现在、此处与远方的情感纽带。它让每一次团圆更加珍贵,也让每一份思念都有了诗意的归宿,在一年又一年的中秋夜里,继续书写着关于爱与牵挂的故事。
“宁品读”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@163.com,并注明姓名、联系电话,一经发布,稿费从优。
图片由AI生成
作者:朱宏磊
责编:李 博
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上海长宁”
加杠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